總網頁瀏覽量

星期二, 5月 14, 2019

說唱與戲曲表演藝術系列:中國傳統詩詞新唱 張士能老師

這學期有幸能在學校再修習一門通識課,自己的想法是都最後一學期了,能學一點和傳統說唱與戲曲表演相關的主題也是種陶冶心靈。此堂課是由很多戲劇界、相聲界……表演界的前輩來進行演講(演出),這系列也算是我的一點小小課堂心得(幫助大家度過GMAT人生的忙碌)。

最近學期末快到了,大四的課提前在五月底就會結束,而其他的課程通常都會上到六月底。換句話說,畢業證書應該也是七月多才會拿到。上周末是母親節,我記得前兩年學校都會有免費幫忙寄明信片感謝母親的特別活動,那時覺得寫了蠻有意義的,今年卻沒有了,但我知道我媽如果收到兒子的明信片會多開心,那些用來存放小時候卡片的餅乾鐵盒,於是決定動手寫了一張圖文並茂的明信片。媽,母親節快樂!😊😊😊

中國傳統詩詞新唱
張士能老師




        張士能老師首先討論到中華文化中的自彈自唱,每個都算是即興的演出,所以每一次表演都不太一樣。老師回憶起自己當時加入職業樂團,職業樂團本身是不喜歡排練的,所以碰到這種狀況,演出效果都不太好,甚至在台北市政府演出時還漏了一段。碰到這種危機,老師後來決定用自己主修的琵琶幫自己伴奏。比較令我驚訝的是老師竟然現場就開始自彈自唱起來!老師說琵琶自彈自唱的曲子沒有吉他好,要經過特殊處理,把音降低一點,才能談出比較美妙的伴奏曲風。琵琶這個樂器,就會想到漢朝的王昭君,當時出嫁匈奴手上拿的樂器一直被認為是琵琶,但事實上,王昭君本人拿的並不是琵琶,而是類似於海角七號茂伯所拿的樂器比較恰當。

        老師接著拿起來揚琴,一個特製版僅七公斤重的樂器,唱起了徐志摩的《再別康橋》。《再別康橋》是我高中時國文課本裡必讀的讀物,當時讀得十分的辛苦,但被老師唱起來彷彿生動了起來,似乎感受到當年徐志摩再訪康橋的心情。老師手中揚琴的聲音是特製版的樂器表演起來的效果,十分宏亮。比較起現在的樂器和過去的樂器,過去的比較低沉,現在的比較宏亮。老師更說現在樂器的彈奏比較像是裝神弄鬼,沒有調性,但過去很注重的是個態度,現在卻是很像把樂器當武器。

        在「中國傳統詩詞新唱」唱法是非常重要的,舉一個現代歌曲上的例子:原句「你知道我在等你嗎?為什麼你都不在乎我?」但是現在音樂人會把歌唱成「你知道我在瞪你嗎?為什麼你都在唬我?」聽起來完全不一樣的意思。課堂中張士能老師還示範了許多調性的差異,例如在高中時背了很久的《木蘭詩》,竟然在老師自己編的調子下,顯得更有層次,清晰許多。加入調子,不僅是幫助背誦,更把詩詞吟唱變得更流暢。

        藉由播放了許多一系列的影片,讓同學認識更多說語唱,不僅有現任世界最高音:高一個八度的《魔笛》,雖然聽起來有些刺耳,但據說已經超越了《魔笛》創作時的極限。除此之外,還有人可以一人分飾男女唱歌的角色,或是可以一次發出兩個聲音,都讓我看得目不暇給。透過這些高音、轉換音的賞析,身為學生的我可以發現,原來歌唱的領域這麼廣泛,平常雖然沒有進戲院看戲、聽歌的習慣,但這一次的課程像是個空拍機,帶我一覽無遺。一切對傳統的追溯,張士能老師的目的是對未來的一種創造。我深深感受到一個民族的追溯,老師扮演著引路人帶我們進入這個民族文化的象牙塔。藝術是一種心靈的表達,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精隨。希望之後有機會能親自去體驗歌唱藝術文化的內涵。教授所總結的「借人之智,成就自己。」在張士能老師帶我看到了平常體會不到的美,許許多多事物,在繁忙的人生中停下腳步,慢慢成長自己的心靈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